周军之胜:即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秦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魏国、韩国联军,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
华军之胜:即华阳之战。公元前273年,白起大破魏、赵联军于华阳(今河南上蔡),斩首15万。此役是秦国“示天下要(腰)断山东之脊”(《战国策·魏策》)的一次成功尝试。
反行:兼得。反,皆也。两登:两成。
长平之胜:公元前260年,白起率军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全歼赵军45万,使赵国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繇:同“徭”,徭役。
伊阙之战和华阳之战的胜利,秦国军队斩获颇多又向东挺进。向东进攻没有什么好处也是很明显的。而官吏们认为能立大功,因为这样能杀伤敌国。现在我们用长满荒草的土地招来韩、赵、魏三国的民众,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对敌人的破坏同战胜敌人带来的破坏有同样的效果。而秦国得到他们的民众让他们生产粮食,这是军事和生产两个方面都能成就的妙计。况且秦国在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多少人呀?秦国的民众因为在外征战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又有多少呢?我个人认为没有办法计算了。假如大王的臣子中,有能够运用这些兵力,只用这些兵力的一半来削弱韩、赵、魏三晋的实力而使秦国强大,取得如同三次战役一样的胜利的人,大王一定要重加赏赐。现在我所说的方法,民众不需服一天的徭役,官府不浪费多少钱,可是却能削弱三晋的实力,使秦国强大,远胜过那三次战役,大王却还是认为不可行,我愚笨对此不能理解。
齐人有东郭敞者,犹多愿,愿有万金。其徒请赒焉,不与,曰:“吾将以求封也。”其徒怒而去之宋。曰:“此爱于无也,故不如以先与之有也。”今晋有民,而秦爱其复,此爱非其有以失其有也,岂异东郭敞之爱非其有以亡其徒乎?且古有尧、舜,当时而见称;中世有汤、武,在位而民服。此四王者万世之所称也,以为圣王也,然其道犹不能取用于后。今复之三世,而三晋之民可尽也。是非王贤立今时,而使后世为王用乎?然则非圣别说,而听圣人难也。
赒(zhōu):救济他人。
封:封赏。
去:离开。之:前往。
无:指没有到手的东西。
有:指现有的东西。
齐国有个叫东郭敞的人,贪欲较强,希望自己能拥有万金。他的徒弟请求救济,他不给,说:“我打算用这些钱换取爵位。”他的徒弟很生气,离开他到宋国去了。有人说:“这个人吝惜还没有得到的东西,还不如将已有的东西先给他的徒弟。”现在三晋有民众,而秦国还吝惜免除的徭役和赋税,这也是吝惜没有的东西,却因此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这和东郭敞的吝惜没有到手的爵位,反而失去自己的徒弟有区别吗?上古的时候有尧舜,在当时被人称颂;中古时候有商汤、周武王,在位时民众都信服。这四位帝王,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称赞,被视为圣王,但他们治理国家的方法却不能被以后的统治者使用。现在免除三代的徭役和赋税,那么三晋民众就能全被招来了。这不是以大王您今天的贤明,而让三晋的后世的人替大王效力吗?那么看来不是圣人的说法特别,而是听从圣人的教导很难啊!
刑约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