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酒泉KTV招聘网 > 酒泉热点资讯 > 酒泉励志/美文 >  王希元只是伪伶俐,其实他骨子里是个笨蛋这道弹劾书如果放在张居

王希元只是伪伶俐,其实他骨子里是个笨蛋这道弹劾书如果放在张居

2022-06-13 05:09:55 发布 浏览 790 次

王希元只是伪伶俐,其实他骨子里是个笨蛋。这道弹劾书如果放在张居正执政前,肯定一击命中。但在1575年时,这道弹劾书就是肉包子打狗——不但被吃掉,扔包子的人也不会全身而退。

其中缘由要从张居正的整顿吏治说起。

考成法是张居正整顿吏治的终极手腕,其实在考成法之前,张居正就已对吏治进行了全方位整肃。

明代开国时,公务员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进士为一途,举人、贡生为一途,吏员为一途。进士是通过中央考试的人,举人是通过省考试的人,贡生是由地方官推荐,经过翰林院考试而录取的人,吏员则是通过服吏役而获得做官资格的人。本来,这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给帝国各级机关输送人才。可天长日久,政府渐渐把举人、贡生、吏员贬低,只重视进士。

张居正清楚地记得,当初和高拱谈到帝国这种重资格问题时,高拱说,进士、举人的功名不过是国家网罗人才的工具,用这一工具将人才网罗进来后,还应该看他的实际政绩,绝不能根据功名等级来断定能力的高低和官职的大小。

的确,明帝国中期以后,非翰林不能升任大学士,非进士出身的人则不能担任翰林。同样是中书舍人,同样是任职九年,同样是合格,进士出身者就可以升三级,而监生只能升一级。进士、举人出身的人到地方做官,就是一把手,而其他资格的人纵然尧舜附体,也只能做副手。

张居正早已清醒地意识到,用人重资格而不看实绩,排挤举人、贡生和吏员,会让有志者变得无志。所以他说:“良吏不专在甲科(进士),甲科未必皆良吏。”

1573年,张居正就以朱翊钧的名义下过这样的命令:凡是推荐官员,只论贤良与否,不论是否进士出身。

王希元上弹劾书的半年前,在众进士私下谩骂声中,张居正迎难而上,又颁布举荐法令:凡官员有贤者,都应举荐,各地举荐官员要特别注意那些资格低下却有实际政绩的贡生和吏员。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纸普通政令,它引起的后果不亚于十级地震。有政绩的贡生和吏员们固然心花怒放,可那些进士却黯然神伤,甚至出离愤怒。其实这道政令并未伤害他们,倘若他们真有政绩,和从前一样照样得到提拔。问题是,他们廉价的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为自己和那群举人、贡生、吏员站在同一高度而呼天抢地。

更重要的是,按出身资格用人有利于官僚集团内部的稳定,因为出身资格的差别是一种最明显的差别。对许多高资格的官吏来说,大家都按资格和年资循序渐进,总有希望从小官熬到大官,所以大多数官员接受这种方法。

可张居正却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用人制度会让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而形成死气沉沉的墓道似的稳定。张居正打破了这种制度,必然会引起大部分进士出身的人的憎恨,张居正和他的战友受到攻击在所难免。

王希元的弹劾书正是那些自命不凡的进士们的一个小突击。实际上,这两年来,吏部尚书张瀚在张居正的许可下,没少举荐出身低的官员。为什么没有人跳出来指控呢?原因就在于,这一次,朱翊钧没有同意张瀚的举荐。

这也是张居正莫名其妙的地方。两天后,张居正来见朱翊钧,二人谈了一会儿,张居正就有意无意地问道:“皇上见到王希元的奏章了?”

朱翊钧若有所思:“见到了。”

张居正再问:“那您也一定见到了张瀚举荐汪玄寿的奏疏了吧。”

朱翊钧点头。

张居正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汪玄寿虽是吏员出身,但经过考成法,是很优秀的一个人。”

朱翊钧急忙说:“张先生您误会了,我不批张瀚的举荐书,并非因为这个。”

“哦?”张居正不满地发出一声,突然意识到这一态度不对,马上平和地问,“皇上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