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英殿始建于宋初原名“广政殿”仁宗明道元年 更名
本集英殿:始建于宋初,原名“广政殿”,仁宗明道元年(1032)更名“集英殿”,徽宗政和五年(1115)又改名“右文殿”。此殿主要作为宴殿,是每年举行春秋大宴的场所;神宗熙宁以后,此殿也是皇帝策试进士之所。
令御宴:以君王名义所设的宴会。
北崇政殿:旧名“简贤讲武殿”,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改名“崇政”。为皇帝阅事之所。殿东西有延义、迩英二阁,亦为侍臣讲读之所。仁宗景祐元年(1034)设“崇政殿说书”讲官名位。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崇政殿即旧讲武殿,惟国忌前一日,及军头司引见,呈试武艺人。吏部引改官人,即常朝退,少顷,以衫帽再坐。”
到保和殿:始建于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九月完工。徽宗御撰《保和殿记》,记其情形甚详:“乃诏有司徙屯营于宫垣之外,移百官舍宇,俾就便利得其地,迁延福宫于宫城之北即延福旧址,作保和殿,五楹挟三,东侧殿曰出光,西侧殿曰葆光。保和之后,有殿曰燕颐,两旁有殿曰怡神、曰凝神,其楹数如保和。总为屋七十五间。工致其巧,人致其力,始于四月癸巳,至九月丙午殿成。上饰纯绿,下漆以朱,无文藻绘画五采,垣墉无粉泽,浅墨作寒林平远、禽竹而已。前种松、竹、木樨、梅、桐、橙、橘、兰蕙,有岁寒秋香、洞庭吴会之趣;后列太湖之石,引沧浪之水,陂池连绵,若起若伏,支流派别,萦绕清泚,有瀛州方壶、长江远渚之兴。左实典诰、训谟、经史,以宪章古,始有典有则;右藏三代鼎、彝、俎、豆、敦、盘、尊、罍,以省象制器,参于神明,荐于郊庙。东序置古今书画,第其品秩,玩心游思,可喜可愕;西夹收琴阮笔砚,以挥毫洒墨,放怀适情。”保和殿周围的园林建筑特色,在后苑中别为一景。殿西南建有玉真轩,轩内有玉华阁,为徽宗宠妃九华玉真安妃的妆阁。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徽宗宣和元年》记载,宣和元年(1120)九月十二日,徽宗曾赐宴宰执大臣及诸亲王于此,安妃侍宴。徽宗先赋诗曰“雅燕酒酣添逸兴,玉真轩内看安妃”,命蔡京膺补成篇,蔡京题曰“保和新殿丽秋辉,诏许尘凡到绮闱”,又特赋《保和殿曲燕记》以记其事。蔡京还有《留题保和殿壁》诗:“琼瑶错落密成林,桧竹交加午有阴。恩许尘凡时纵步,不知身在五云深。”
有睿思殿:建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神宗读书于此。至哲宗时,以睿思殿为先帝所建,不敢燕处,乃于殿后建宣和殿。至徽宗时,以睿思殿为讲礼进膳之所。大观二年(1108)曾对此殿进行修葺,徽宗为记并书之石。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正史类·编年类》记载,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后进献神宗,“《通鉴》奏御之明日,辅臣亟请观焉。神宗出而示之,每编始末识以‘睿思殿宝章’,盖尊宠其书如此”。
- 皮鞋磨脚怎么办[图]
- 惠能大师说佛经有什么过错难道妨碍你念经了吗?只是由于愚迷和开[图]
-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之属则风炉、灰承、炭、[图]
- 承上章而言大德之敦化亦天道也前章言至圣之德此章言至诚之道然至[图]
- 舒凫即鹜亦即野鸭鸨奥鸨音bǎo似雁而略大体长可达一米奥即鸟胃[图]
- 王戎说“太尉王衍的仪态高迈豪爽犹如美好洁净的玉树天生就是超脱[图]
- 到了明清时期经商道德和经商理论更趋完善第一他们牢牢把握住名与[图]
-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 永锡[图]
- “慎独”作为修身的方法强调的是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图]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