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上篇凡九章除了第一、二章是与弟子公孙丑的对话外其余七章均
本篇上篇凡九章,除了第一、二章是与弟子公孙丑的对话外,其余七章均是孟子的语录,听者的对象似乎是孟子的弟子,具体是谁已不得而知。在这九章中,孟子主要谈了“王霸之辨”、“养气”、“知言”,以及作为“仁政”之所以能够成立的思想基础,即“不忍人之心”和“四端”说。这些内容在孟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疟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1’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姓公孙,名丑,孟子弟子。
当路:当权;管仲,名夷吾,曾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晏子,晏婴,字平仲,齐景公的贤相;复许,复兴。
曾西,赵岐注作曾参的孙子,但清儒有认为是曾参的儿子;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
蹵(cù)然,不安或肃然起敬状;先子,亡故的祖父或父亲。
艴(fú或bó)然:恼怒状。
反手:易如反掌。
汤、武丁,商代的贤君;作,兴起;汤至武丁中经太甲、太戊、祖乙、盘庚等君。
锑基(zī jī):大锄。